來杭工作兩個月後的生活與工作總結
出版:2018-08-19
時光飛逝,轉眼已經離開香港兩個月。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也開始習慣這裡的生活,無論是生活節奏,還是工作習慣,都有所不同。這就是我這些天來最大的體會。
杭州無論是空氣,還是天氣都不錯。很多時候都是晴空萬里,有時候會有點雲。
下雨,也沒有香港下得那麼大。雨點大的時候,其實就跟香港黃雨差不多。
我準備好的雨衣,也沒有派上用場。
從事互聯網行業,上班的打扮並沒有什麼要求,所以我可以把我喜歡的衣服拿出來穿。
由於公司長期會開冷氣,所以我也準備好外套,一件薄的外套,跟一件香港開源協會的厚外套。
一開始以為來到這邊,我會遇到水土不服的問題。
然而,並沒有發生什麼問題,畢竟吃的菜跟香港差不多。
剛剛來到杭州的時候,因為我還沒有入職,所以只能靠自己出去買吃的,或者是用餓了麼點外賣,然後等人家直接送上門。
不過入職之後,我就可以享受到公司一日四餐,包括三菜一湯,白飯任裝,有時候還有甜品。
有一位好友說,這不就是大學食堂嘛。
一般來說,B1 食堂的飯菜都不怎麼辣,跟我在香港吃飯的時候的味道差不多。
基本上就是豆漿,麵包,蛋糕。有時候會有紅豆沙,綠豆沙,橙汁。
依稀記得,我以前在香港科技大學實習的時候,當時早餐需要自理,然後翻山越嶺入科大,通勤時間不少於一個小時。所以一般都是吃得比較簡單就算了。
比較豐富,有粵菜,本幫菜(上海菜),牛雜湯。四菜一湯,白飯任裝。
其實跟中午差不多的豐富,可能就是款色會不同,不過依舊是四菜一湯,白飯任裝。
即使是週末,公司飯堂依然照常運作。
這裡可以自己刷麵條,水餃,餛飩。是的,由於水餃是免費的,所以我一般會落二十到三十只餃子,然後加很多香菜,一湯匙的醬油。
這裡有煲仔飯,港式點心,和其他辣的。
雖然我在香港不怎麼吃煲仔飯,但是過來這邊就會想起煲仔飯裡面的飯焦味道。
咖啡杯有各種各樣的西餐,沙拉,酸奶 (Yogurt),不過價錢會比較貴,一般我都是去拿一杯免費的果汁就算。
通常幾塊錢就可以搞定一頓。
這裡可以單點也可以買套餐,一個肉夾饃加牛奶只要十幾塊。
在來杭州之前,我其實對於能不能租到房子是有擔心的。畢竟入職的小夥伴那麼多,好幾百的人都可以把網易杭州大廈附近幾公里的放租盤都填滿了。
於是我就在自如上面,找了一個管家幫我看房,拍拍照,然後就馬上定好了。
當我下了飛機之後,我就可以直接到那裡居住,不用再為房子的事而擔憂。
一個人可以住 16.5m2 的地方,也就是說 165 平方呎,對於我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了。
除了雙人床,書桌,大衣櫃之外,還有一個陽台,可以讓我掛衣服。
一個人的生活,我已經在大一住宿舍時習慣了。
想起來,其實跟我在科大 Hall 8 的時候差不多,不過地方大了很多而已。
自如算是比較貴的租房渠道,但是每個月會有專人上門打掃。如果是合租的話,那麼她會打掃公共地方,包括洗手間,廚房和 Common Area。
房租方面,我需要每個月付人民幣 2690,加上水電煤之類的費用,大約每個月 2800 左右。
對於這裡的人來說,兩千多的房租之類很貴。然而,香港兩千多塊的房租,只能租到生活環境很差,條件很差的地方。
拿著香港的那一把尺子去衡量我這一次租的地方,自然是物超所值。
過了這麼多天,也算是習慣把尺寸成個十倍八倍了。
杭州的交通,起步算是有點遲。不過當我走過正在動工的地鐵地盤外,我就知道這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在我工作的地點附近的路段。雖然有些地方不太平坦,但大部分地方都是平路。
由於家離公司只有 2 公里,所以每天早上我走半個小時過去就可以了。晚上的時候,我可以坐滴滴回家,或者也是走半個小時回去。
如果是開電動單車的話,那麼只需要 12 分鐘就可以了。不過現在電瓶車還沒有到貨,所以我只能走路和搭滴滴來回公司。
杭州地鐵已經開通支付寶乘車碼的服務,打開支付寶就可以掃碼入閘了。
如果是中國身份證持有者的話,那麼就可以直接掃碼,用花唄。
話雖如此,我還是買了一張杭州通,海賊王版本。這也算是紀念品吧。
公司十分低調,低調得不看門牌的話,你是覺得公司黑色大樓跟環境融為一體。
進入網易之後,認識了很多大牛,也交到了不少朋友。
基本上,也算是習慣了這裡的工作模式吧。
公司有十分多的內部培訓,可以報名去參加。實在來不及報名的,也可以提前到達會場。
在這裡,我終於明白什麼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每一刻,每一個人身上都有著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而這些地方,交叉在一起,就會有新的想法。
一般來說,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是透過普通話的。
其實我的普通話還可以,溝通上來,除了一點詞彙不同之外,還是可以日常工作的。
不過與其直接溝通,我更加喜歡用文字,圖表,來具現化事物。
當遇上一些我說不懂的中文技術專用術語,我會嘗試用英語表達,畢竟學習的技術文檔和術語都是英文的。
最常用的就是實例,Instance;無服務器,微服務器,Serverless;容器,Container。
不過這些都不算是困難的地方,我就當是學習一個就行了。
作為一家中國互聯網公司,行的固然是中國模式的互聯網管理制度。
具體一點,就是中午吃完飯後有午睡時間。
對於本地人來說,午睡時間必不可少。如果中午沒睡覺,就仿佛失去了靈魂。
然而,在香港工作的時候,我並沒有這個習慣,中午吃完飯後便是直接工作,直到放工。
不夠既然過來了,當然是要體驗一下午睡的樂趣 www
公司有郵局,蜂巢自提櫃,中午吃飯後可以順便過去。
如果是大件的物品,比如說電競專用椅的話,那麼也有大件物品存放區。
相比起在家走一段路,現在直接走一兩分鐘就可以了,十分方便。
包括但不限於:
比如說 99 元起 14 件的廣告會用大型海報放在食堂外面,而且電梯都有廣告。
網易雲音樂推出了一個新的智能音箱,作為音樂愛好者的我,當然是要買它回家了。
不過在到貨之前,公司舉辦了幾場聽音樂會。
這讓我好好的分辨了一下不同音箱的性能。
跨越了半個中國來到杭州,作出了不少的犧牲。
對我而言,這些代價,換來的是更加美好的回報。
在將來的日子,我希望繼續做到以下三點:
當我買了電瓶車之後,時間就會變得更加充裕了。
一天朝九晚六的生活過去後,去一趟西湖再回家也是可以預見的。
下一次,就讓我來寫一下四年大學的總結吧。
Calpa 是一個四天工作的系統架構師,日常幫助客戶構建一站式網站應用,手機應用,雲端架構。
2023 年 9 月,Calpa 收到來自國內外不同 Web3 團隊的邀請,參加韓國的 KBW 2023 和新加坡的 TOKEN 2049 活動。十二月份,Calpa 將參加台北區塊鏈週的 Hackathon 比賽。
Calpa 擅長運用各種前沿技術,包括 TypeScript、React.js 和 Vue.js,開發具有 Responsive Web Design 的網站。另外,他透過運用 aws-cdk 和 TypeScript 技術的融合,實現了基於雲端的「基礎即代碼」(Infrastructure as Code)部署策略,建立了多套高效且具有可伸縮性的全端架構。
同時,Calpa 積極參與各個社群,活躍於香港和台灣的開源社區,分享前沿知識。他曾在 2019 年的香港開源大會中擔任重要講者,為聽眾提供寶貴的工作經驗和深刻見解。此外,Calpa 在 GitHub 上公開分享了個人博客程式碼,已獲得超過 300 顆星星和 60 個分支。
如果您對系統架構有任何問題,或需要進一步交流,請隨時聯絡 Calpa,他非常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