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的 Vibe Coding:我如何每週與 ChatGPT 打造一個 AI 工具

作者: Calpa Liu
字數:2575
出版:2025 年 6 月 16 日
在 AI 工具產能爆炸的時代,我選擇以匠人精神回應技術浪潮,透過 ChatGPT 實踐每週打造一款 MVP 的 Vibe Coding 節奏。這篇文章分享我如何從用戶視角出發,打磨出真正好用、有溫度的 AI 工具。

在 AI 工具爆炸的年代,產能已經不再是問題,反而真正難得的是「好用」這件事。愈來愈多產品功能齊全、看似強大,但實際操作卻讓人感到疲乏與抗拒。我發現,多數人仍執著於技術能不能實作、AI 能不能生成,而忽略了體驗層面的細節。這讓我開始思考:當 AI 降低了開發門檻,真正稀缺的反而是那份願意花時間與直覺,打磨出流暢、自然、舒服體驗的工藝精神。

於是我開始實驗一種我稱為「匠人式 Vibe Coding」的工作方式。不是一上來就寫程式,而是從用戶的情境出發,透過 ChatGPT 與自己對話,推演出最貼近使用者感受的流程。每一次開發,我都會像雕刻師一樣調整結構、簡化選單、優化指令,直到它讓我自己也想一用再用。這不只是把 AI 當作 coding 工具,而是讓它成為我體驗感知的延伸與加速器,在開發過程中維持一種「感覺對了」的敏銳狀態。

幾個月下來,我透過這樣的節奏,穩定開發出多個 AI 工具:從圖片提示生成器 PixAI、紫微斗數自動化系統,到 Google 表單 + Notion 的工作流整合。這些作品的共通點不是炫技,而是「讓人想用、用得順、用完會分享」。我越來越相信,AI 時代的關鍵能力,不是會寫幾行 code,而是能不能站在人的立場,設計出真正有溫度、有感受的產品。工藝精神沒有過時,它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存在我們與 AI 協作的每一刻之中。

我們不缺產能,缺的是感受力

當 AI 工具愈來愈普及、功能愈來愈強大,產能早已不是限制創新的瓶頸。隨便一個 prompt,就能快速生成一份程式碼、一張精美設計,甚至一個完整原型。但我發現,真正讓人願意反覆使用、甚至主動推薦的產品,往往不是技術最炫、功能最多的那一個,而是細節處處貼心、能夠自然融入生活與工作的工具。這種「讓人舒服」的體驗,其實來自開發者對於人性需求與情境的細膩感知。

這幾年我投入許多 AI 工具的開發,體會到一個明顯的轉變:現在最稀缺的不是寫程式、搬磚頭的能力,而是能否站在用戶視角,感受到「哪裡卡住了?」「怎麼做會更順?」這些微小卻關鍵的使用感受。每當我和 ChatGPT 腦力激盪,不只是丟出技術需求,更會不斷追問:「這個流程會不會多餘?」「這樣設計用戶會不會困惑?」——我越是在意這些體驗細節,作品就越有溫度。

未來,AI 會讓人人都能輕易生產內容與工具,但真正能脫穎而出的,將是那些蘊含工藝精神、處處為人著想的設計。感受力,將成為新時代工程師最具競爭力的能力。與其追逐產能極限,不如用心打造能打動人心的產品,這才是 AI 時代最值得我們投入的價值所在。

我如何實踐「匠人式 Vibe Coding」

所謂「匠人式 Vibe Coding」,對我來說,不只是寫出能運作的功能,更是在每一次開發裡,追求讓產品更順手、更貼合人心的那份細緻。每當有新點子或需求時,我並不急著下手寫程式,而是先用手繪草圖、流程卡片,想像用戶的行為、情緒,甚至在腦中模擬「一天的使用場景」。這種預演,讓我能在還沒動手之前,預見哪些步驟會卡頓、哪些地方能減少摩擦。這是我與 AI 連結靈感、共構體驗的第一步。

在進入實作階段時,我會刻意把每個功能拆到極簡,追求「一次只解決一個痛點」。搭配 AI(如 ChatGPT)協作時,我不只要求它生成程式碼,還會反覆追問:「這樣的流程對用戶來說會不會多餘?有沒有更直覺的互動方式?」這種「反覆琢磨」的過程,讓我的作品從最早的粗糙原型,逐步打磨到讓身邊同事、朋友都願意主動使用。每一輪優化,我都會記錄下來,與 AI 一起檢討,甚至設計自動化測試來保障細節不被遺漏。

我發現這種「慢工細活」的態度,即使身處 AI 高效率的時代,我依然選擇保留對品質的執著。AI 幫我解決了重複、瑣碎的部分,讓我可以把更多心力放在「用戶到底需要什麼」這個核心問題上。最終,Vibe Coding 帶給我的,不只是生產力的提升,更是一種能與人產生共鳴、有溫度的創作體驗。這,就是我心中「匠人式 Vibe Coding」的實踐之道。

每週一作:MVP 實驗場

這一個月來,我給自己設定了每週打造一個「最小可行產品」(MVP)的挑戰,藉此驗證點子、練習快速實現與調整思路。每次實驗都以「能用、能解決一個小痛點」為底線,強調功能極簡,反覆和目標用戶或夥伴討論需求。AI 在過程中不僅提供技術解法,也協助我釐清邏輯脈絡,讓每一次實驗更聚焦、也更輕盈。

每週的主題從自動化工作流程、知識管理工具、到 AI 寫作助手等,涵蓋了我日常最常遇到的問題。每次開發前,我都會先和 AI 進行腦力激盪,把需求拆解成清楚的步驟,再由它協助產生初步程式碼。這種「人機共創」的流程,讓我能用極短的時間完成雛型,並快速收集回饋、修正細節。

最大的收穫,是對「快速試錯」與「精準聚焦」的深層體會。以前總想一次做出完美產品,現在則學會了先把最核心的功能跑通,剩下的交給時間和用戶反饋打磨。AI 讓我把更多心力放在產品本質,減少了卡在技術細節的焦慮。這種每週一作的節奏,讓創意和執行力都持續提升,也讓自己對產品開發有了全新的理解。

反思與未來:AI 時代的工程師是感知者與整合者

AI 工具的普及,讓工程師的角色從「實作者」轉變為「設計者」與「感知者」。我們不再只是追求技術極限,而是需要更敏銳地捕捉用戶的需求與情緒,將產品體驗放在第一位。這種轉變,要求我們具備跨領域的整合能力,能夠在技術、設計與人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在與 AI 協作的過程中,工程師的價值體現在對細節的把握與對流程的優化。AI 可以協助我們快速生成解決方案,但最終決定產品是否「好用」的,仍然是我們對場景、流程和用戶心理的深入理解。每一次的反覆打磨,都是在積累屬於自己的工藝精神,讓作品不只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能夠產生共鳴的創新體驗。

展望未來,AI 會持續提升工程師的產能,但真正不可取代的,是我們對「人」的感受力與整合複雜問題的能力。唯有不斷精進這種工藝精神,才能在 AI 浪潮中保持競爭力,創造出真正能打動人心的產品與服務。

結語:用工藝精神回應 AI 浪潮

AI 帶來的變革遠超我們的想像。它極大提升了開發流程的效率,讓每個人都能以過去難以企及的速度,構建產品、實現創意。過去需要數週甚至數月才能完成的專案,現在只需借助 AI 助手、敏捷協作,幾天內就能打造出初步雛型。這種工具賦能,讓工程師不再只是孤獨的執行者,而是擁有多重視角、能與機器協作的創新者。

然而,真正讓產品產生長遠價值的,從來不是單純的技術堆疊或功能羅列,而是對細節的專注、對用戶需求的敏銳感知,以及對體驗極致的執著追求。AI 能幫助我們自動化重複的瑣事、優化流程、降低試錯成本,但只有人類才能賦予產品溫度、深度和靈魂。每一個微小的交互設計、每一次針對用戶痛點的細節打磨,都是工藝精神的體現,也是產品最終能否觸動人心的關鍵。

未來的工程師,不僅僅是技術的實踐者,更是跨領域的整合者、感知者與設計者。我們要善用 AI 所帶來的能力提升,把更多心力投注在理解用戶、洞察場景、優化流程上,將創意、設計與人性融入每一次產品迭代。這不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人與工具共創未來的藝術。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 AI 浪潮中站穩腳步,不被工具取代,而是成為賦予工具靈魂的工藝師。讓我們持續用心打磨每一個細節,懷抱好奇、勇於嘗試,把熱情與敏銳注入每一件作品中,才能打造出真正動人且具影響力的產品。在這個 AI 時代,工藝精神的價值,遠比過去任何時刻都更顯珍貴。

AI 能給我們速度,但「感受力」給予我們方向。匠人不是被取代,而是成為能與工具共創的設計者。在這個時代,作品會說話,細節會留下痕跡。

關於 Calpa

Calpa 擅長使用 TypeScriptReact.jsVue.js 建立 Responsive Website。

他積極參與開源社區,曾在 2019 年的香港開源大會上擔任講者,提供工作經驗和見解。此外,他也在 GitHub 上公開分享個人博客程式碼,已獲得超過 300 顆星星和 60 個分支的支持。

他熱愛學習新技術,並樂意分享經驗。他相信,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快速演變的技術環境。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Vibe Coding Idea Lab:AI 共創 × 靈感實作 × MVP 引爆場
精選來自超過 700 位學員、Discord 社群與線上共創活動的 idea。我們用 AI 快速落實創意,用 prompt 引爆行動,用共創測試價值。現有 ${ideas.length} 個 idea,歡迎隨緣分享。
圖片管理中心
管理圖片資源
IP 查詢
快速查詢和定位 IP 地址的地理位置和相關信息
Python 運行器
無需後端、無需登入,只需打開瀏覽器即可運行 Python 代碼(由 Pyodide 提供支持)
封面圖生成器
自動創建適合各種平台的文章封面圖
原作(青山剛昌)產生器
一鍵創建原作(青山剛昌)的封面圖
日本色彩
探索和使用傳統日本色彩
部落格內容洞察儀表板
以視覺化儀表板方式追蹤文章成效、分享熱度與分類分布,協助創作者掌握內容表現。
蒙特卡羅估算 π
使用蒙特卡羅方法演示 π 值的估算過程
LLM
使用 LLM 模型進行聊天
活動圖生成器
一鍵創建活動的封面圖
Wagmi Card
一鍵創建 Wagmi 的封面圖
Facebook Quote
Facebook Quote
Music Macro Language (MML) Studio
用程式語法編寫旋律,用音符構築想像
Blurhash
一鍵創建 Blurhash
文字分類器
使用 MediaPipe TextClassifier 分類文字
前端工程師免費工具資源
前端工程師免費工具資源
後端工程師免費工具資源
後端工程師免費工具資源
全端工程師免費工具資源
全端工程師免費工具資源
Web3 工程師免費工具資源
Web3 工程師免費工具資源
紫微斗數排盤系統|結合 AI 的命盤性格與事業財務分析生成器
紫微斗數排盤工具,輸入生日與時辰,自動生成完整命盤分析提示(Prompt)。結合最專業紫微理論與 AI 助力,助你深入解析性格、事業、財務與人際課題。免費使用,適合命理師及紫微愛好者。
PixAI Prompt 組合器|快速打造可用於 AI 繪圖的語言拼圖
使用 PixAI 卻不會寫 prompt?這個工具幫你一鍵組裝角色、表情、風格語彙,輸出高品質繪圖提示語句(Prompt),可直接貼入 PixAI 使用。適合插畫師、創作者、AI 新手與 VTuber 角色開發者。
你擁有的 .eth 是誰?一鍵查出 ENS 背後地址
只要輸入一個 ENS 名稱,我們就能幫你查出它指向哪個以太坊地址,還能看到頭像。如果你常常看到 .eth 名稱卻不知道誰在背後,這個小工具幫得上忙。
水果切割圖生成器